建设和谐新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泉眼温泉罗徕罗聘罗荃凯时国际信誉平台罗灵罗庆发罗兰紫泉州欧悦冰雪乐园泉州海丝野生动物世界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0日 16:08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几天前,在克一河林业局街心广场,正在这里散步的75岁高龄的李宝泉感慨地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住上了楼房。”

  像李宝泉老人一样,经历了林区开发建设各个时期的林区人肯于吃苦,也乐于奉献,采了一辈子木头的他们,终于告别居住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棚户区。这得益于林业局兑现了向老百姓作出的承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出了林区人的干劲和思路,创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创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让我们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探寻他们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走出的林兴、民乐、企强的转型之路。

  73岁的罗庆发是大兴安岭林区的老职工,因工负伤多年来,因医药费和待遇问题不断,曾让领导头痛不已。去年以来,他不但没,还时常从外地打电话关心林区的发展。原来自去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老罗所在的林管局第一办事处定下服务原则:贴心、热心、耐心、诚心。针对退离休人员分散难以管理的实际,创建了网上党支部。去年,老罗提出到北京看病的请求,办事处领导为他的治疗费跑前忙后,最终一次性予以解决。罗庆发感动地说:“组织上不仅治好了我身体的病,还治好了我的心病,我再也不给企业添麻烦了。”

  克一河林业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的“真心实意惠民生,创建和谐新林区”活动,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富民强局上,把改善民生的使命和任务作为最大的任务。林业局设立了家庭经济基金、职工互助基金、扶困助学基金,去年共发放3项基金28.3万元。局党政领导“一助一”帮扶活动,帮助41户特困职工种植黑木耳24万袋,纯利润达24万多元。目前,在该局尊重理解、沟通服务,带着感情和责任主动下访已成风气。阿龙山林业局低保户邵雅琴发自肺腑地说:“要没有阿乌尼林场党组织的关心帮助,没有顾主任无私捐助,我的两个儿子怎能上了大学,我又怎能住上这么好的房?”

  她指着院子里堆放的烧材说:“今年我本不打算再麻烦组织了,谁知一上冷,领导就派人送来这些烧柴。”

  在林区,党旗凝聚起的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党旗的召唤下,一大批职工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采伐工吕井武搓着长满老茧的手说:“我们的工作是苦了些,钱挣的也不算多,但身边的党员是干在前吃在后,苦累险先上,好事荣誉先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分内的活。”据说,去年林区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创下历史记录。

  莫尔道嘎林业局每个党员胸前都佩戴着一枚旗帜造型的党员胸章,目的是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胸章红旗的底部为起伏的绿色,这枚意为“绿海党旗红”的胸章不仅是身份的代表,还传递着林管局生态立局的理念。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管护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均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肩负着为国家承担重任的义务。为此,在视察内蒙古时做出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贡献的指示。作为资源,浩瀚的森林曾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独木支撑的经济结构已成为林区人的习惯,保护这片森林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保护与发展之路走起来并不容易。

  然而,林区人深知只有走进绿色通道,才能赢得更大发展空间。以“千里兴安筑屏障,万顷林海朔党魂”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确定了大兴安岭林区要走生态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旅游转型的发展之路。一场大规模地保护生态植树造林活动在林海深处展开。从去年四月起,林海之中到处飘着鲜艳的党旗。阿里河林业局营林处党员以栽活一棵树、抚育一亩林作为自己的承诺,面对取土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难题,他们组织的一支支党员突击队喊着“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口号,使阿加―阿吉5000亩绿化带全线贯通,打造出国道绿化长廊。阿里河林业局的绿化工作不但走在了全国前列,这片美丽的绿色还成为旅游者驻足拍照的景区。

  让青山更绿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人工作的准则,即便是正在山上作业的伐木工人,也把保护生态作为第一要务。满归林业局北岸林场第五小工队的代元国说:“过去采伐无论好坏,对资源的浪费很大,现在要采效益材,有时要走出好几里路才采一棵木头,累是累了点,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就这样,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生态保护理念已渗透到行行业业,山山岭岭。

  向生态要效益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人创新发展思路的方位坐标。莫尔道嘎林业局国家森林公园、满归林业局的国家森林公园、克一河林业局的国家森林公园,正在已成为林业局的主打产业。从砍林到看林的观念转变,让我们在密林深处看到了莫尔道嘎贮木场的工业景区和满归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发动党员自己设计施工的蘑菇造型的仓库、树根造型的公厕。听检查站的同志讲,每到春夏之季,他们这个检查站就成为旅人必停之处,每天要接待10多辆旅游车辆,检查员就变成了导游员。一位老伐木工人说,没想到,山绿了旅游人多了,这日子反倒更好过了,保护生态是好啊!

  走进得尔布耳林业局康达岭林场,映入眼帘的是写有“保生态,树新风,我为康达岭林场添光彩”的创先争优主题图板。林场办楼里窗明几净,走廊窗台上的鲜花热烈地绽放着。林场场长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后,他们把治理场区环境与我为林场争光彩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林区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把新形象树立起来。

  大兴安岭林区把争先创优活动与林区开展的“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双新”建设相结合,使活动创有内容争有目标。“双新”建设作为一项包含着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将环境建设与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将教育职工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将建设新环境与发展新文化结合起来,营造人人向上的林区新风尚。

  这是一场战役,更是提升能力锻炼队伍的实战演习。于是,各林业局通过不同的创先争优载体,做到党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满归林业局开展创先争优星级检查站,管护站建设工程,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仅用68天,3个检查站和1个管护站就形成一站一特色、一站一格调的林区风景线,不仅提升了管护站的档次和品位,还改善了管护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北岸林场在实施创先争优星级林场建设工程中,利用夏闲季节,组织党员干部完善环境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莫尔道嘎林业局红旗林场带领党员群众义务出工数月,在林场院内沿街建起一座凤林山庄,既改善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

  最近,莫尔道嘎的林业局龙岩山庄职工赵雅娟感到很幸福,她终于从住了多年的37平方米的“板夹泥”搬进52平方米的楼房,不用烧火,不用挑水,不用上外边的厕所。同样感到幸福的还有王继新,为了让他们3名智障工人能增加收入,去年秋天,阿龙山林业局福利二厂的3名党员领他们上山采松果,让他们每天都能挣300多元。克一河林业局的退休老人们也很幸福,林业局为他们修建了老年活动室……

  环境好了,居住条件也陆续在棚户区改造中得到改善,但最让职工满意的是近几年连年涨工资。2007年职工增资幅度达17.4%,职工人均年工资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08年按照16.4%的增幅为职工增资,使人均工资达12603元,职工月收入首次过千;2009年,林区职工人均年工资达1.4088万元;去年,林区职工人均年工资达1.6万元以上。